近日,共青团中央发布《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报结果》,我校荣获2023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这是学校在2021、2022连续两年取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基础上的新突破。

2023年暑假,科创青年梦绘仲夏,情寄乡村,用年轻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青春汗水洒在田间地头。师生们利用专业优势深入“三农”一线,历时近3个月,宣讲思想理论、传授实用技术、服务村组社区,促进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高度赞赏,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相关活动被《人民日报》《精神文明报》《央广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13次,《重庆卫视》《渝西都市报》等市级媒体报道20余次。

一、党建引领旗帜明,青年争先促振兴

学校坚持党建带团建制度,由校党委书记任实践活动总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任重点团队负责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马工程”学员、团学骨干任排头兵,协同推进党建引领“三下乡”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二、第二课堂外延广,长效机制育栋梁

校团委组织实践团队统一集中完成“中青校园”官网报备,及时在“二课平台”“志愿山城”发布活动征集志愿者。重点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深入乡村、街道等基层单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笃行实践。建立“校、院、实践服务团”三级组织管理构架和沟通联络体系,建立实践团考核制度,对成员安全实时监督,及时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成员实践水平。

三、实践赋能展风采,助力乡村显担当

(一)聚焦示范引领“新课堂”,感受乡村振兴新面貌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细化职责,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全国样板党支部书记、重庆市优秀党员等师生党员42人在实践活动中亮明党员身份,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青春行动优秀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示范点开展实践活动,体验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

(二)按下青春赋能“加速键”,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校团委组织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志愿者和“青马工程”学员组建500余支小分队,足迹遍布8个省份近百个村庄,开展社区理论宣讲“板凳小课堂”、农村留守儿童“科普大讲堂”、科技兴农强农“惠民零距离”等实践活动,引领广大师生用汗水与青春赋能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迈向“新征程”。

(三)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学校组织民族团结实践团新疆籍、西藏籍32名少数民族学生走进永川区国家高新区,感受科技之光;走进永川区永荣镇,在千亩茶园感受一片茶叶致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之路;走进永川区松溉古镇,感受民风民情,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少数民族同学也给当地老百姓带去了“石榴花开”民族文化展演活动,让广大百姓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学校组织22名大学生在新疆哈密、和田等地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和推广普通话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四)搭建网络媒体“新矩阵”,展现乡村振兴新风采

学校实践团队通过运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对乡村历史、乡风乡俗、乡村新貌等进行宣传报道40余次,拍摄形象宣传片2个,充分展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成效,让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做法有所推广、典型事迹有所传扬,让乡村留下记忆,人民记住乡愁。

四、实践成果重提炼,梳理总结再出发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团结努力下,我校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各实践团队获得实践单位的高度肯定,共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20多份,得到国家省市媒体报道近40次,“智创未来”实践团队项目《基于新一代机器视觉的垃圾智能分拣回收机》荣获“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全国决赛”银奖,“‘青’力‘青’为”实践团队项目《残之梦—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新农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金奖,民族团结实践团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2项、重庆市荣誉9项。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不断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活动载体,鼓励带动更多团员青年投身社会实践,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校团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