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聚思“文字”,解码“文字”

时间:2018年06月01日  

    清风、清雨、清茶伴清谈,戴大爷邀君聚思“文字”,纵横宏论古今春秋。

    “异之读书班”再次邀请戴伟教授主讲,内容是“文字”

   戴教授以总结上一讲的内容开启他的第二讲:“文字”。他首先以“语言学”和“语文学”的比较为切入点,彰显了二者之差异,突出了“语文学”之内在规定,最后落后到深度追问、讨论“语文学”理论视域中的“文字”。

戴教授指出“语言学”乃是以探索语言之发生、变化、发展之规律的科学,是“西方之学”,其对象是“语言”;而“语文学”则是中国的“阐释学”(或“诠释学”),是“中国之学”,其对象是“传世经典”(俗称“故纸堆”),它牵涉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多重文化形式,这些形式,同时也构成“语言学”研究的具体路径。

   戴教授进而概述了“语文学”之“语”,即“语言”包括古代、现代汉语之学研,之“文”即包括文学基础、文学理论、古代和现代文学等,而“语文学”之“综合”来包括写作等诸多方面。如此,戴教授从“语”、“文”、“字”为主线,勾勒了“语”、“文”、“字”三条线索交织而生成的文化内层关系及其所生成的外在文化形态;在此基础上,戴教授从发生学和存在形态的层面,具体指出“语言在先、文字在后”、“语言是鲜活的、文字是凝固的”,由此构成透视与审查中国文化之基点。

戴教授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特点”、“文字的个案解构”以及“什么是语言”四个方面,展开他紧扣“文字”的第二场专题讲座。

关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戴教授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视角,指出一个人受教育之最初、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就是“识字”。“认好字、写好字、读准音”是对每一个读书人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每一个读书人最为基本的能力。如此,戴教授以“诗无达诂,字有定音”之原则,批评了当代人在不同公共场合读错字、读别字的浅薄、粗鄙现象;并举例表明文字读音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多样性和复杂性中的确定性,由此需要我们细心甄别与确认,要尊重汉字,不可任性亵渎汉字,包括其书写系统。


戴伟教授作文字的详细解释

   譬如:

发酵之“酵”(jiao\gao),但无论如何也绝不可读成“xiao

铁骑之“骑”(qi、表动作;ji,表名与量)

项目之“项”(xiang\hang

风吹草地见牛羊之“见”(xian\jian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还”(huan\hai

一间之“间”(jian\gan

敲门之“敲”(qiao\kao

……

   但是,戴教授指出,更为深刻和要紧的是由“文字”所承载的、流传至今、以“传世文献”的面貌示人的“传世经典”,是历经各个时代的“经师”诠释、篡改、甚至扭曲而可能早已“失真”的“文本”,而陆续出土的大量考古所发掘的竹简、简帛等“文物”所记录的“原始文献”对“传世经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如此,就需要与陆续出土的大量考古所发掘的竹简、简帛等“文物”进行比较、参照,从而需要重写文化“史”,真正恢复、还原文化经典的原初本义,从而在“文本”与“读者”、“文本”与“经师”之间,遵循解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综合性原则,呈现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真切内蕴。

   进而戴教授指出:对“文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加以认知,即:

1)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性的交流、交际工具,对语言、文化具有别的交流、传达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2)文字使文化传统开来成为可能。

3)在当今信息时代,文字不仅深度影响着文化的传播之量、质,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进程。

关于“汉字”的特点

   戴教授深入而细致地解读了汉字的六大基本特质。即

   第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如朝鲜文、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当然,汉字亦有与意义无关、纯表音的文字。

   譬如“只”(虽“口”:表嘴;下两点即是表“嘴里出来的两股气”);但是之表音

  “我”则与“戈”无关’

  “而”(虽指胡须垂于人的面),但只是表音。

   而(象形)表意的文字比比皆是,譬如“人”、“山”、“日”、“月”、“石”等,以及“从”、“北”、“比”、“磊”等,又譬如会意字:“逐”(猪之行走)、“吠”(狗叫)、“鸣”(鸟叫)……

   在譬如形声—会意字;“犭”(表“兽”)、“氵”(表“水”)、“忄”(表“心”)等

又譬如表音的字

“各”

——gk:格、客、恪

——l:洛、骆、烙


“台”

——d\t  、抬、苔

——zh\ch\sh 治、始

——y  


“由”

——d\t

——zh\ch\sh

——y  


“兆”

——d\t

——zh\ch\sh  

——y

   第二,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其“语素”本身是有其意义的。语素,又叫“词素”,是指构成“词”最为基本的单位,在汉语中即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文字”。

   譬如“黑板”,其中“黑”、“板”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语素”。

   第三,汉字是“方块字”,这是汉字的外型之独特点。在汉字的语言系统中,每一个字都是“方块字”,这是汉字系统有别于别的文字系统的重要字型特征。戴教授指出,现代汉字中外来文字“零”(即“0”)打破了汉字系统的方块字特征。

   第四,汉字具有“同音”—“不同形”的特点;这给仅仅凭借读音来识别字增加了难度。譬如“shou”——既可以是“首”、也可以是“手”、或“守”等;

又譬如:“zhang”——既可以是“章”,也可以是“张”、亦或“丈”等

   第五,汉字是音节文字。

戴教授以“砼”(音“tong”,即指“混凝土”)、“瓩”(音“qiānwǎ”)来加以说明。

   第六,汉字是不分词连写的文字。其意是指由汉字构成的语词(固定的词汇)是以一个一个独立的文字呈现的,不是显现为一个固定的“词”,这就需要读者通过单个的字还识别。


文字的解构

戴教授通过对“學”(学)、“教”http://www.51bianji.com/ziti/dazhuan/e69599.jpg、“育”(即“毓”)QQ图片20180531191035.png

“乐”QQ图片20180531191421.png和“药”QQ图片20180531191202.png以及“受”(“授”)等诸多文字的剖析,走进汉字之深度的含义。


四.什么是语言

对于什么是语言,戴教授再次指出:

“语言”是language,不是“言语”(talk speech),

“语言”,是由音意(义)结合的词汇和语言构成的符号系统(symbol system);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思维、思想的工具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虽然不是“言语”,但却存在于“言语‘之中’”(对此,戴教授借用索绪尔的“1+1+1+1+1+……=1”来表达“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如此,戴教授进而强调指出:

“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言语”具有个体性,语言是群体性、社会公共性

“言语”具有其价值性亦或阶级性,而“语言”则更为重要的体现其工具性

整个专题,戴教授将文字嵌入在历史与生活的具体语境中加以解读,既剥离出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又从文字的管道反观、检视历史与生活,折射出生活、历史与文字、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关系。

读书班学习现场

戴伟教授与杨楹院长合影


读书班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经济管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