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人事处网站!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教育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各市属高校,各直属单位:

现将《<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教育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8年8月22日

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

(2018-2020年)教育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按照“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力量整合、资金到位、政策配套、落地生效、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突出服务发展这个重点,补齐产教融合这个短板,做强一流教育资源这个弱项,抓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抓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发展,抓高等教育驱动和服务创新发展,抓终身教育提升市民素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大军,促进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为兴市强市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及举措

坚持对标对表,将《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所确立的教育重点任务一一罗列、分解,具体化,形成如下三方面25条重点任务及举措。

(一)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

1.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来渝办学。签订《中国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书》,着力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尽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配备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推进人工智能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二级学院建设,加快孵化器、创业园和产业园建设,强化项目孵化、培育,以及成果产业化。适时引进其它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来渝办学。

2.推动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联合举办人工智能、微电子、软件等学院5个以上。推进电子科技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微电子、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推进同济大学与重庆交通大学的战略合作,联合成立重庆智慧城市学院。推进北京大学与重庆理工大学的深度合作,成立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推进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重庆科技学院深度合作,成立重庆中科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推进北京理工大学与重庆三峡学院的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大数据学院。推进山东科技大学与长江师范学院的战略合作,联合成立机器人学院。

3.支持高校与国际优质高校开展联合办学,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个。加大对高校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建立重庆市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委员会,编写《合作办学50问》,每年召开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推进会,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洽谈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年度工作报告,推动在渝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4.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出台《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意见》,按照中央下拨的专项资金总量1:1的比例,给予两所在渝部属高校市级财政配套,并每年对其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考核。研究制定《重庆市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做好一流学科的动态调整和绩效评价工作。指导高校编制完成《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确保高校在建设目标、推进措施、政策保障、经费使用等方面科学合理。重点支持市属高校的7个B+以上学科,力争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均进入A类。以市级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为基础,围绕智能化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需求,以产出原始创新成果,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为核心,立项建设15个人工智能+特色学科群。

5.支持高校建设80个一流专业点。制定《重庆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方案》,遴选并立项培育建设80个市级高校一流专业点,2019年开展中期检查,2020年组织专家对一流专业点进行验收,在验收合格专业中组织开展国内一流专业认定。

6.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国际法、非通用语、中外人文交流等特色高校3所。汇聚国际国内优质资源,激发建设高校的内生动力,打造国际化特色高校,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育机制,汇聚和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强化协同育人模式,架设跨院系、跨校际、跨领域、跨国界的联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加强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升资政服务能力。

7.扩大留学重庆计划规模,吸引1万名外国优秀留学生来渝留学。积极推进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建设,每两年评选10门品牌课程。不断优化“留学重庆”信息推广服务平台,每年赴海外举办“留学重庆”教育展。继续发挥“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渝学习。实施好“丝路项目”,持续扩大我市来华留学规模。

8.聚焦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新工科高校3—5所,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内知名科技大企业联合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等二级学院(产业学院)15个。支持高校自主进行新工科改革试点,立项建设5所高水平新工科高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高校新工科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与引进、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搭建平台,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联合组建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等二级学院,并分年度立项建设。

9.培育一批专家教授创新团队。开展专家教授创新团队调研,印发高等学校专家教授创新团队申报文件,开展专家教授创新团队遴选工作,确定专家教授创新团队名单,并对专家教授创新团队提供相应支持。

10.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有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做好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工作,鼓励研究生计划向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专业倾斜。做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编制工作,扩大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有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二)产教协同发展行动

11.新建产业急需的专业点100个,打造特色专业点260个,培育大数据智能化专业点30个。每年编制本专科新专业设置指南,发布产业急需专业名称,鼓励高校自主设置急需专业、特色专业,尤其是我市产业升级所需的大数据智能化专业。

12.新增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领域30个,开展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引导高校围绕我市智能化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新增智能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并支持新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重庆科技学院和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围绕智能产业发展需求,自主设置工程硕士领域。持续支持重庆大学工程博士培养试点项目。

13.完善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升高职和应用本科的比例提高到30%。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成人高考招生等政策,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持续扩大中职毕业生报考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2019年、2020年中职毕业生报考高等教育人数分别达到3.5万人和4万人。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吸引中职毕业生就读。鼓励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大中高职贯通培养力度。

14.建设“双基地”120个、实训基地300个。每年中高职各遴选20个双基地项目,学校和合作企业通过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合作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学生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实习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校企双主体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和考核标准,共同建立双基地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规程和考核评价标准,提升双基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双基地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制定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手段的专业实训基地遴选建设标准,每年遴选建设30个市级中职学校专业实训基地、30个市级高职院校专业实训基地。

15.新增“双师型”教师2400名。通过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和市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大对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认定中职“双师型”教师450名以上。制定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引进企业骨干从事实践教学,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开发、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350人以上。

16.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对接专业的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0%以上。发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指导职业院校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争取人社部门支持,在校内设置职业资格鉴定站。鼓励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学生双证获取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

17.建设优质中职高职院校45所。遴选30所高水平中职项目学校和6所培育学校持续建设,推进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打造紧密对接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治理体系。遴选15所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和5所培育建设单位持续建设,督促各校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完善建设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确保项目建设落实落地。

18.建设市级示范性校企联盟、行业联合的职教集团30个。制定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标准,重点推动职业院校加大与全市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的对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打造示范性职教集团。建立健全第三方综合性评审机制,重点考察集团牵头学校、参与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遴选建设1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和2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

19.推动150所中高职院校与750家优质企业合作结对发展。立足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每年推动50所院校与250个优质企业结对发展,重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民素质提升行动

20.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法治、行为习惯养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劳动等教育,培育德育品牌项目。推进体育、艺术“2+2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办法,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

21.建设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及服务体系。推动出台关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意见,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平台,健全学分认证、积累与转换管理等核心制度。2020年,完成学分银行平台上线试运行,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

22.搭建“渝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完成重庆教育门户及综合业务支撑云平台一期验收工作,启动并完成二期建设。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保障重庆教育宽带网稳定运行。

23.开通供市民免费学习的文化、科技和职业素养网络课程500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开展终身教育,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加强社区教育经费的整合,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购买一些课程供市民免费使用。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微课大赛、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比等活动,收集整理一批网络课程供市民免费使用。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开发一批老年教育网络课程。

24.新建社区学校或学习中心300个。鼓励区县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机构,依托职业院校、区县街道乡镇建设社区学习中心,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相关人群的岗位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个人生活品质的改善和提升。

25.每年线上线下培训市民100万人次。推动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三农”、服务市民转岗培训,重点对进城农民、三峡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对象、高山移民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提高素质、充分就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负责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做好对区县、学校的统筹、指导和监督,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专题会议”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重点工作,并确定需要报市委、市政府领导专题研究的议题,统筹协调市级有关部门从不同层面推动各项任务落地。

(三)完善政策体系

根据本工作方案,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清理,积极协商市级有关部门废止陈旧落后的政策条款,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制定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

(四)严格督查考核

建立项目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责任人的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不力、影响项目推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教育重点工作年度分工表

              请下载:1附件.doc



【返回上一页】